人到中年要慎選人事物 專注簡單才能化險為夷

2022/03/24 20:25
記者|K5新聞中心  圖|K5新聞網、網路拍攝地區:台灣桃園

中年以後,請要過低耗的生活。人到中年,如臨半坡。生活壓力撲面而來,時間和精力也大不如從前。曾經熱鬧的交際,觥籌交錯的生活,帶給我們的不再是愉悅和滿足,而是疲累與力不從心。

在與生活交手這麽多年後,我們漸漸明白了,人到中年,要學會過低耗的生活。所謂低耗,就是讓生活減負,讓內心回歸寧靜。要開始選擇適合的人事物,讓不適合的人事物遠離自己的生活。

我們所有的痛苦,都是因為我們不善於過濾。漫畫大師蔡志忠曾經迷戀物質生活,他酷愛買車,也酷愛買房,最多的時候,擁有十套房產。可到後來他意識到,這個世界,沒有無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東西,同時你擁有的東西也在占有你。

於是,他開始過簡單的日子。一年四季,他的著裝幾乎都一樣,他買了30件一樣的白襯衫,20條一樣的卡其褲,14雙一樣的布鞋。飲食基本就是清粥加饅頭。他幾乎不出門,沒有手錶,沒有名片,沒有手機,沒有電話。除了睡覺,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,都用在他喜歡的閱讀、寫作和畫畫上。

梭羅曾說:一個人的富有程度,與他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。任何繁雜多餘的,都是障礙,是消耗。人到中年,最好的生活狀態,就是把人生調到低耗模式。降低不必要的物欲和執念,讓生活刪繁就簡,讓內心澄澈清明。 那些不被物質奴役的日子,才是值得過的人生。

半生已過,放眼望去,除了熬不完的苦,還有理不清的煩心事。每天帶著情緒醒來,又伴著情緒入睡,時時刻刻都被情緒包圍。有時候,崩潰只需要一瞬間。或許是上班錯過的一趟地鐵,或許是孩子做錯的一道數學題,或許是一件怎麽也找不到的舊衣裳。

心理學上,有個詞叫情緒耗竭。指個體的情感資源如果被消耗過度,人就會疲乏不堪,精力喪失。情緒一旦被耗盡,人就像洩了氣的皮球,隨便一點風吹草動,就能把你戳破。可見負面情緒對人的消耗,不比筋骨勞累少。

中年以後,我們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情緒資源,避免情緒耗竭。煩躁時,不如去跑一圈,讓苦悶隨著汗水排出去;難過時,讀一本好書,看部電影,把注意力轉移到喜歡的事情上。崩潰時,幹脆閉上眼睛,放空自己,直到情緒一點一點地平復下來。

正所謂:養心貴以靜,淡泊宜於性。人生是一場修煉,情緒穩定,才能風平浪靜。人到中年,事情越來越多,時間也越來越有限。無效的交際,除了增添負擔,耗費精力,並不會有更好的體驗。余秋雨就曾坦言:在人際交往上,經常減肥排毒,才會輕輕鬆鬆地走以後的路。高質量的生活,從社交低耗開始。

曾國藩年輕的時候,幾乎沒有一天不社交。經常交往的朋友,有一百多人。最多一天,接待或者拜訪朋友幾十人。道光二十三年三月,他升為翰林院侍講,因為朋友多,所以大家都來祝賀,以至他二十二日那一天,跑了五十多家去回拜。

身陷無數的應酬、飯局之中,逐漸讓他感受疲憊,也無暇顧及學問,整個人退步得非常厲害。於是他幡然醒悟,過上了低耗的生活。他制定了嚴格的修身計劃,即〝日課十二條〞,其中包括〝夜不出門〞,以免曠功疲神。曾國藩認為,晚上出門應酬玩樂會使人精氣耗損,神情疲憊,荒廢修養功夫,因此必須戒除。

的確,在聒噪中流連,是一場巨大而持久的自我消耗。與其在觥籌交錯中耗費心力,不如在在靜謐中豐富自己。正如作家雪小禪說的:人到了一定年紀,是往回收的,收到最後,三兩知己、一杯淺茶,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用有限的時間,去做想做的事,去陪值得的人,才是中年人該有的醒悟。

俗話說,35歲前人找病,35歲後病找人。中年人的戰場,不僅危機四伏,也如履薄冰。千萬不要等到身體出現危機,才驚覺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可貴。

網友青木分享過一個故事,很是感觸。青木經歷了幾年的996生活之後,終於熬到了公司中層。無休止的加班和KPI讓他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,他因此時常感到疲憊,焦慮到失眠。他總是說:自己年輕力壯的,要給老婆孩子多賺點錢!直到一次熬夜加班之後,他暈倒在工位上。躺在病床上,看到一疊疊的繳費單,他才明白:賺錢,不能以消耗健康為代價。

尤其對中年人來說,身體狀況本就比不上年輕時候。身體的零件是需要呵護的,你總是用它,不保養,不休息,等到零件轉不動了,疾病也就來了。到那時候,生活就不得不按下暫停鍵,用來彌補以前的消耗。

人生下半場,身體好,才是人生的大贏家。

曾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:精神內耗有多累?網友們紛紛描述了內耗的癥狀:過於在意他人看法;別人一句話,心裡想半天;總是糾結,浪費時間又牽扯精力;容易自我攻擊,貶低自己,這些狀態,都是精神上的高耗能模式。

人一旦陷入高耗能模式,能量會源源不斷地被消耗。所做的事也會沒有能量,一定不會成就。

黃覺曾講過一件關於周迅的趣事。十幾年前,黃覺和周迅見面,周迅穿著一雙松糕鞋。黃覺一看覺得極不協調,便無意說了一句:這鞋太難看了。沒想到,這句話在周迅心裡紮下了根,每次見到黃覺,周迅都會問:看我的鞋好看嗎?

周迅還坦言,自從那次之後,出門挑選鞋子成了她的一大生活障礙,不知道該穿哪雙好。盡管過了十幾年,周迅依舊耿耿於懷:黃覺在我生命裡是重要的人,怎麽會說我鞋難看呢?誰能想到周迅困惑了十幾年的事,只是黃覺的一句無心之言。

有一句話說:過多的敏感,是一種無謂的自我消耗。生活中,大多數精神內耗,都是因為想得太多。當一個人陷入無盡的胡思亂想時,就很容易精神疲勞。正所謂: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人間很大,萬音嘈雜。到了一定年紀,把精神調到低耗模式,才能丟掉沈重的思想包袱。

記得《半山文集》中有這樣一段話:生活的磨盤很重,你以為它是將你碾碎,其實它是在教會你細膩,並幫你呈上生活的細節,避免你太過粗糙地度過這一生。中年以後,我們漸漸明白,該過低耗的生活,人生無法重來,要好好的愛自己。

【延伸閱讀】新聞360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