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炭的家見證台灣歷史 李永興展現知足常樂最高境界
2020/02/19 22:16
記者|黃氣祥 圖|黃氣祥、陳勝宗地區:台灣新竹

木炭是早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燃煤,早期在山區,大小炭窯隨處可見,直到瓦斯的普及與進口木炭低價衝擊下,炭窯逐漸的凋零荒廢。在新竹寶山鄉峰城路和新湖路交叉口有這麼一處人家,長年來都冒著炊煙,若是好奇停了下來,一定會被熱心的窯主邀請喝杯熱茶,吃顆自家種的橘子,熱情地解說碩果僅存的古法製炭,這就是峰城炭窯-木炭的家。
運用水牛將土夯實
十餘年前由外地返回家鄉的李永興,擁有陸戰隊特種勤務隊經歷的健壯體格,從小看著爺爺、父親與叔伯們燒製木炭,在農忙之餘,還要一年四季守著炭窯的日子,那就是他們的生活寫照。後來生活的進步,原本固守的炭窯也只能走向歇業的命運。還好寶山鄉的前李鄉長想要復興這項傳統技藝,李永興也不甘心這數十載家傳的手藝斷炊,在父親李盛華與鄉公所的支持下,重新點燃了木炭的家的招牌。
伐木
整理柴薪
入窯
「這個弄到黑黑又沒錢賺的工作,沒人要做啦!」窯主李永興笑著說。不甘心這三個字,說起來雖然容易,但扛起來絕非易事。窯主說,還好孩子們都長大了,經濟的壓力已經沒有那麼大了,否則燒木炭來賣,根本賺不了錢。現在從伐木砍柴、整理柴薪等大大小小的工作,全部由窯主一個人完成,除了入窯與出窯,有親朋好友的幫助,否則再多的熱情都無法完成這項傳統技藝的延續。
封窯門
祭窯神
植物組成的基本元素「碳元素、氫、氧」,經過高溫淬鍊保留其碳元素,而溫度的高低與製作過程,決定木炭品質的好壞。若木材質地差或炭化過程沒有完整,燃燒時容易產生白煙、爆裂與火星彈跳,所以窯主堅持只使用台灣本土的相思木與龍眼木。
燒窯
現在每年也只能開4~6窯,每次入窯的前置作業就得花上兩個星期,燒製木炭也需要20至25天,期間每3、4個小時就要補一次材火,記者笑著說:「窯主!原來你一年要做好幾次月子啊!」
一根鐵釘,道出幾十年的堅持
封窯後約要20至25天才能完全冷卻碳化,萬一時間沒拿準,提前開窯,未冷卻的木炭一遇到空氣,就會立刻燃燒成灰。製作過程前後加起來,最快也要兩個月的時間。入窯時三萬多斤的木頭,變成木炭時只剩下五、六千斤,一斤售價20元,真的是只賺了工錢而已。若不是那「不甘心」的使命感,誰能撐得下去?
窯主開窯
出窯囉
累了!休息一下吧!
終於清空了
木炭大部分選在凌晨開窯,即便是冬天,剛剛打開的窯室仍舊有50度的高溫,還未將木炭搬出來,就已經大汗淋漓。再加上木炭黝黑,不一會兒大家都成了黑人。只見粗壯如男人大腿般的木炭一根根被搬出來,由於燒製的時間長,因此碳化完全,這裡的木炭既無煙又耐燒,識貨的買家、餐廳業者、雕刻藝術家或是自家烤肉取暖用的,早就在一旁等著了,每每出窯後,就已經被買走一大半。對於木炭製作有興趣的朋友們,可以去電詢問開窯時間,體驗和見證燒炭之美。
每次出窯結束,補窯的動作可不能少
窯主夫妻
知足常樂。這人生的態度,看著窯主李永興夫妻俩,完完全全的嶄露無遺。這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安於現況,而是真正了解自己邊界在哪,不越矩,專心地做好一件事,把這件事做到發光發熱。工作閒暇之餘,一個溫暖的笑容,好像可以融化世間萬物,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是這項傳統技藝,而是守護這個信念的這群人。
峰城炭窯-木炭的家
地址:新竹縣寶山鄉峰城路8巷20號
連絡電話:李永興(興哥) 0910-296912